端砚及砚业发展状况聚焦
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:端砚还能亮多久走在黄岗镇的路上,两旁鳞次栉比的端砚商店厂房门首,都打出“端砚”、“名砚”的招牌,而且无不标榜自己是出自“老坑”、“麻仔坑”等名坑,“生机勃勃”的繁荣景象依然掩饰不了众多端砚工艺大师的忧虑。端砚的资源、人才、质量和品牌等问题成了端砚制作界共同关注的话题。
首先,砚石是稀有资源,特别是一些名坑砚石更是用一块少一块,但现在许多端砚制作者为追求眼前利益,粗制滥作,严重浪费端砚资源。
其次,从事端砚制作的家庭小作坊一般存在着生产条件简陋、技术水平低劣的问题,不能保正端砚的制作质量和工艺水平,影响市场的良性发展和产品的技术创新。
人才的问题也是迫在眉睫的难题。一方面,由于许多民间艺人转行,另觅生财之道;另一方面,由于传统技艺都是口手相授,难以开展大规模的培训教育,因而成本高、效率低。两方面的因素造成了人才短缺。面对信息化的冲击,端砚的明天在哪里在当今社会,端砚更应该是融历史、文学、绘画、书法、雕刻、金石等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,使其成为艺术珍品。从市场需求和资源的充分利用及保护的角度来说,端砚更应该成为收藏品。
现在,端砚的销售,在抓好国内销售市场的同时,更应该扩大出口,而且要延展出口区域,行销欧美。有专家指出,端砚的制作要有技艺上的创新,突破传统,吸纳外界的文化元素,结合外界的工艺水平和艺术灵感,更要形成自己的艺术理论,这才是步入世界艺术殿堂的基础,也是端砚制作取得飞跃发展的前提。端砚的生产销售需要政府积极介入历史上,封建王朝对端砚的开采、制作和销售都时有介入。纵观端砚的历史,可见政府是否积极介入端砚的生产销售,对端砚生产的规范和市场的稳定有着很大的影响。要解决端砚的生产销售存在的问题,单凭生产者的力量并不足够,必须有政府的积极引导才行。